来宾市兴宾区林地面积超200万亩、森林覆盖率超40%,是桂中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。近年来,作为广西深化林木采伐管理的专项试点,该区积极融入自治区《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奋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兴宾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,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,因地制宜探索“壮大存量—释放效能—盘活价值”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径。
上半年,该区板材产量达75万立方米,木材规模以上企业达90家,实现产值44.6亿元,带来就业岗位近2万个。为多山地区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共赢,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。
首在造好林 筑牢永续发展的绿色根基
守住青山方能谋长远。兴宾区将生态优先刻入发展基因,从国有林场改革切入,持续厚植绿色家底。
8月的铁帽山林场,层峦叠翠。50多岁的护林员周玉命沿着巡护道缓步前行,仔细观察着林木生长情况。这片他守护了半辈子的山林,正经历一场变革——4.4万亩国有林地被纳入兴宾区国家储备林项目,由新组建的来宾市宾林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经营。“过去林场单打独斗,木材品质参差不齐。现在机械整地、科学间伐全按统一标准来,产出的木材品质更统一。”周玉命望着眼前的桉树说。
这个变化始于兴宾区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。该区探索“政府主导+平台运作”模式,授权区属国企宾林公司整体收储铁帽山林场核心林地。集约化经营仅一年,林区质量显著提升: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12%,桉树轮伐期从5.5年延长至7年。
更深的探索在丘陵地带铺展。总投资1474.62万元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,覆盖铁帽山林场铁帽山分场、青峰分场和老虎弄分场。该基地通过实施间伐、割灌除草、追肥等综合措施,4400亩桉树林生长条件持续改善,木材原料供应量达5万立方米,平均亩出材量较之前提升35%。
在兴宾区副区长覃泽毅看来,种树护林得顺着自然规律来,山林怎么规划、林木怎么管护都得因地制宜,最终就是要让林子长得更茂,让每寸林地的价值都实实在在提上来。截至目前,该区通过林地收储与基地建设,工业原料林年度供应量预计突破130万立方米。
科学用好林 采伐改革激活青山动能
筑牢根基是起点,变现尤为关键。兴宾区以林木采伐改革为契机,科学、有序地释放资源活力,既鼓足林农腰包,也为木材加工产业注入优质原料。
初秋的南泗乡柳村,林农陈玉积站在自家7亩尾叶桉林前,看着手机里的电子采伐证露出笑容:“前几天我准备砍这批树,乡里林业股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教我下载App、传材料,第二天证就批下来了。”他算了一笔账,“过去要花2000元请人编制采伐设计,还要等10天,如今零经费、零跑腿就能办证,省下的钱够买几个月柴油。”
陈玉积享受到的便利,是兴宾区林木采伐改革惠民的生动写照。该区推行告知承诺制:30立方米以下小额采伐,林农只需填报一张申请表、一份承诺书、两张现场照,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;30—120立方米的采伐,通过“简易设计+告知承诺”组合,无须聘请第三方设计单位编制采伐设计。
更贴心的是,该区织密林长制服务网,乡村网格员主动上门教林农操作,让惠民政策直达林间地头。
改革红利直接传导至产业链下游。在广西星汉木业有限公司原料调度中心,公司负责人蔡晓龙说:“现在日进桉木800吨,库存周转仅15-20天。本地采伐木基本满足企业原材料供应需求,制定生产计划更有底气了!”
一组数据见证改革活力:截至8月18日,该区今年小额采伐审批达1.15万件,审批蓄积量34.9万立方米,保持稳健增长态势。改革以来,已为广大林农节省设计服务费用718万元,减少交通等支出460万元。兴宾区林业局局长胡峰介绍:“现在日均审批采伐证80张,是改革前的3倍。当林农砍树不再难,企业原料有托底,青山才是活银行。”
扩大覆盖面 金融活水滋养产业之花
当改革红利汇成资源活水,如何让它浇灌出产业繁花?兴宾区以金融活水疏通发展血脉,以链式思维唤醒产业基因,将绿色资源盘活成振兴动能。
星汉木业的板材车间,机器轰鸣中散发着桉木的清香。蔡晓龙难掩振奋:“要不是批下木材贷2450万元,这条生产线可建不起来。”生产线每天吞吐本地木材800吨,产出高端板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,订单稳定。
星汉木业的成长,是兴宾区金融活水浇灌产业的一个缩影。2021年起,该区依托桂惠贷打造了木材贷,推动信贷资源向木材产业倾斜,累计向木材企业发放贷款776笔、金额达13.83亿元。
金融暖流,激发出磁石般的吸引力。“不少木材产业企业看好这里原料充足、交通便利、融资便利。”兴宾区投促局负责人介绍,“现已逐步形成规模,不仅能提升协作效率,还能降低成本。”他牵线搭桥,把合作多年的仟佰杜木业引来,增加了本地板材的产量,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。随着龙头企业的聚集,五金件、封边条等10多家配套企业陆续在周边设厂。
截至目前,兴宾区木材企业817家,其中,精深加工企业14家,木材产业产值达119亿元,近2万人吃上了“生态饭”。可喜的是,当地木材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上游的种植产业带来稳定需求,实现“越伐越种、越种越优”的可持续循环。